首页 | 学院概况 | 招生培训 | 教务管理 | 质量管理 | 成绩查询 | 函授管理 | 同等学力申硕 | 服务指南 | 下载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质量管理>>教学改革>>正文
演讲实录 | 张力:2020新时代继续教育论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国政策基本导向”
2020-10-29     (点击次数:)

发言人简介

张力,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博导、国家督学,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江西等省市政府咨询专家。30多年来专职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多次参与起草党和国家教育规划和政策文件。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张力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首先,衷心祝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35华诞。在今天喜庆的日子里,我作为有时应邀来学院讲课的兼职教师,很高兴能参加论坛,在此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发言,供大家参考。

“终身学习”是外来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冷战没有结束时就开始思考这一概念,旨在探讨人类教育与学习的未来。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组织政策文本中出现“终身学习”的频次远高于“终身教育”,意味着有可能迈向更宽意义的“学习空间网络”。UNESCO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界定了5类教育与学习方式,即“正规教育、学习、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顺带学习或无约束学习”,并非一次性学校学历教育所能完全胜任,必然需要学校系统、企业和社会各界、公民个人共同努力。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全球已经发生5次与教育与学习相关的革命性变化,基本上每十年一次,好像有一定规律可循,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第一次是教育理念的革命性变化。以1972年UNESCO《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为标志,“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第一次呈现在各国政府面前。此后是1996年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和2015年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三份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1972年报告确定了终身学习概念;1996年报告认为终身学习是人类通向21世纪的一把钥匙;2015年报告则认为教育需要从公益事业迈向更开阔的共同利益。除UNESCO报告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年度教育政策分析报告也值得关注,其主题之一是各成员国终身学习领域的进展,可以引为借鉴。

第二次是教育手段的革命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新的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的兴起,为教育与学习的时间空间打开一扇前所未有的“窗户”。这次革命性变化的影响,至今在很多地方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数字化学习对传统面授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已经跨越整个教育与学习领域。

第三次是教育支付方式的革命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展了服务贸易总协定,教育在12类服务贸易中列第5,有4类提供方式:跨境交付(相当于远程教育)、境外消费(留学)、商业存在(合作办学)、自然人流动(外教),传统的福利性教育供给正与学习者交费选择的教育服务贸易并存。大约1/3的WTO成员国包括中国签订了教育服务贸易减让表。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对外开放迈开新步,中外合作办学、出国和来华留学呈现新的局面,不仅引入优质国外教育资源来华合作,国内大学也开始到境外设置分校和校区。

第四次是教育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化。21世纪第一个十年,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主题之一,以此为导向来启动教育与学习发展模式革新,2015年9月联合国纽约峰会确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有17项目标169个具体目标,其中,目标4是“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同年12月UNESCO推出《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国政府参与了上述议程和框架商定,并在2016年出台国别方案。如果想了解2030年我国教育指标预期,可参看国别方案。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就是更新版了。

第五次是教育环境和业态的革命性变化。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兴起,开始重塑教育与学习的环境和业态。人工智能正在成为“超级风口”,与网络契合介入教育和学习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国际组织也纷纷跟进,各国正在开展探索实践。

在5次革命性变化的冲击下,各国宏观政策更多侧重在促进教育公平性、增强教育有用性、提升教师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是寻求最大公约数,这对我国教育与学习领域、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决策部署,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站在2020年时间点上,展望本世纪第三个十年,绕不开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有专家分析,第三个十年经济全球化格局、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将发生深刻变化,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动,对教育与学习的环境和业态的影响,可能不亚于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至于第三个十年会不会发生第六次革命性变化,什么时候出现或以什么方式出现,还需要继续探讨。

新中国成立70年了,我国大中小学在校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1949年的“倒图钉状”,到世纪之交的“金字塔形”,再到目前的“正梯形”,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有了长足进步,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改革开放之初不到3%,2019年超过50%,我国已跻身人力资源大国,正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UNESCO的2017年数据显示,在各级教育毛入学(园)率方面,我国稳居全球中上收入国家行列。教育水平排位略高于人均GDP国际排名。教育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源开发打下雄厚基础,相信大家对身边的变化都有深刻印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每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采用四项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预期受教育年限、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总收入,合成综合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在2019年189个国家的HDI中,我国排在第85位,处于高水平层面,与发达国家更高水平层面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印度排到第129位,处于中等水平层面。总体上看,我们14亿人口的大国人力资源开发达到较好水平,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越性,为下一步现代化建设做好了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第四座里程碑在哪儿?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历史性判断,要求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迎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这就是我理解的第四座里程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翻开崭新的辉煌篇章。

所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必须聚焦在新中国百年蓝图。关键时间节点是,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和十年规划同时收官,预计绝大多数目标如期或提前实现,明年庆祝党的百年诞辰,2022年迎来党的二十大,2025年“十四五”期末,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为2050年强国目标的实现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教育系统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和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能力,具有提纲挈领的重大战略意义。紧接着,2018年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为谋划2035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出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方案(2018—2022年)》,期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这一目标比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要求更高,必须加快超前推进。

理解2035年教育现代化主要发展目标,可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这是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顶层设计方案;第二板块按六个领域夯实国民教育基础,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可靠保障;第三板块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通过教育治理现代化支撑教育现代化,再通过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部署,在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方面,决策意图非常清楚。与教育系统直接关联的是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重申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要论述,“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提炼为十九届四中全会文件的具体要求,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总的方向,也是继续教育事业的根本遵循。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总体要求,我国正在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并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制度框架。其中,在普通教育通道旁边,职业教育通道将进一步推进分类招考、注册入学,高等教育将探索“宽进严出”,继续教育通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努力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

2035年前我国教育发展目标重点,概括起来讲,就是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从均衡发展到城乡一体化,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继续教育灵活多样,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医教结合,这将成为未来15年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梁八柱”,使正规学校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相互叠加,涵盖人们的一生。

相应地,通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完善学分银行制度,我国将逐步形成符合基本国情的学习型社会结构,有些像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四根基础教育的支柱打牢,上面就是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合协调、混搭发展的资源拓展平台。

教育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仅靠政府财政是不够的。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宏观政策层面,将公共服务切分成基本和非基本两大类,非公共服务仍由市场机制运作。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从“有为政府”到“有效市场”、从纯公益到纯营利的区间内,需要形成一个“光谱”,支持和培育不同服务机构生存发展,目前我国在适用服务分化的法规层面,比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更为全面。由于政府和市场两大机制配置不同类型教育与学习服务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结构正在趋于扁平化、网格化、柔性化。

201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创3.7万亿元新高,非财政经费加上未纳入统计的培训部分等支出,应超过1.5万亿元。2019年GDP接近百万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若按占GDP4%计,应达4万亿元,但各省区市之间公办学校幼儿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差距依然非常显著,缩小差距固然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也包括东部支援中西部,同时还需要创新教育和学习服务方式。

我国已经处在教育与学习资源的“战国时代”,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重点保障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性、普惠性、均衡性、便捷性,市场机制配置个性化、多样化、选择性、竞争性资源日益活跃。泛在式学习需要重新定义专业与非专业师资,“能者为师、愿者为生”将成为新的常态。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在线教学的探索实践,具有很好的开创性意义。据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信息,近3个月来中小学在线学习超过20亿人次,高校达到23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规模在线学习试验,迈开可喜的一步,也为继续教育事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同时,有理由相信,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战国时代”,一个明显特点是各种资源平台在相互融合中放大共享效应。根据党和国家新的部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为动力,更加注重同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现在高校多方位的校际、学科间战略联盟已经出现,高校继续教育类网络及区域联盟也在兴起,预计在后疫情阶段还需调整相关方略和运作方式。今后,立足基本国情打造终身学习相关服务升级版,将逐渐进入“蓝海”,多种资源协同开发,支持规范社会资本参与,都需要各方协力、把稳方向、统筹协调、加强合作。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

(转自:网络)

关闭窗口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500号
联系电话:0555-2311445  2311447 Email:jxjyxy@ah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