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招生培训 | 教务管理 | 质量管理 | 成绩查询 | 函授管理 | 同等学力申硕 | 服务指南 | 下载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质量管理>>教学改革>>正文
办好继续教育 服务终身学习
2019-12-17     (点击次数:)

转自:网络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

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加快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都必须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从长远来看,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其一,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使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企业等创新主体,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呈现了从具备普遍性、基础性知识到专业性、前沿性知识的需求转向。这对高校办好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开拓空间。其二,科学技术进步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使终身学习成为人才成长的必需品。大学生等群体要满足职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就要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积极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服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大国的迫切需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即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指出,要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加强终身学习法律法规建设,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深入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教育的优质化、普及化、公平化、终身化和创新服务能力,反映了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涵。高校应充分认识办好继续教育的意义,促进继续教育向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转型,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向市场主导转型。作为办学主体,我们应主动了解社会需要,了解受众需求,由此确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进而实现从在规模上出效益在质量提升上出效益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既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符合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也要打破传统思维和路径,符合办学主体的自身特色,实现发展定位的精准化。只有定位精准,才能根据市场细分状况,准确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教育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教育现代化是赶超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要有长期的调研和规划,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我们要在充分调研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对自身定位的准确评估。应充分了解市场供给的细分状况,精准调研办学主体的数量、层次和能力等,进而找准自身发展特色和优势,做到精准供给。例如: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其继续教育可以创新科技培训为特色,满足学习者不断提升科技职业能力的需求。同时,应进一步夯实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基础,包括加强办学主体的硬件建设、改善教学和培训产品供给条件,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等团队建设。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聚焦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又要着眼长远,使高校继续教育的功能和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强化高校继续教育功能,同样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发展环境,使之成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办学主体应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满足学习者学习发展需求,有效提升学习者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发展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做好办学主体的资质认证或评估工作,进一步优化继续教育的市场供给质量,协同营造发展的良好生态和社会氛围,努力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养、适应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有用人才。

作者为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评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 社科院网站

关闭窗口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500号
联系电话:0555-2311445  2311447 Email:jxjyxy@ahut.edu.cn